本文转自:华商网
每天清晨洗漱完毕,陕西省西安市的马女士用手机软件打车上班,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到达办公楼下。午间时分她和同事通过外卖平台买好午餐,直接在支付平台上一键AA。下班路上,在生鲜平台下单一些蔬菜水果,订好送货时间,快递员会在她到家后送货上门……这是马女士数字化生活的一天,也是数字时代陕西人日常生活的一个缩影。
生活服务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最大的获利方是老百姓。从指尖到舌尖、从田间到车间、从地下到天上,在陕西,越来越多的人习惯这样的数字化生活,这也要求大家顺应数字时代,加强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
那么陕西人的数字生活现状到底如何呢?带着问题,在“陕西省年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活动”中,我们走进西安市唐都花园社区和西安市融侨城社区,“沉浸式”感受老百姓的数字生活现状与技能应用。
“我用手机在音乐软件上练习钢琴,没事就给家人弹奏,现在已经从初级练到了中级水平。智能手机给我的老年生活带来了许多快乐。”融侨城社区的武大妈分享自己掌握智能手机应用的感受。
73岁的孔大爷十分自豪,“除了平时刷抖音、看视频号,手机购物、坐车、发照片,这些我都会!”
数字赋能,让居民的幸福感更强,也让社区服务更精细,更有温度。
融侨城社区书记王强。
“‘数字赋能’,说到底是以居民的需求为导向,通过数字化技术缩短时空距离,让沟通更高效,让治理方式更多元。”融侨城社区书记王强在打造智慧共享、和睦共治的新型数字社区方面很有心得。他表示,疫情期间,融侨城社区通过网络平台招募志愿者,征集居民需求信息,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并通过共享文档建立全员信息台账,掌握特殊人群底数,为后续精准化服务打下坚实基础,为构建起重点人群排查体系筑牢了根基。
数治社区,赋能美好生活。
在莲湖区唐都花园社区,志愿者群体“唐都大妈”们踊跃分享数字技术深度融入日常生活的案例。“网络发展带来的变化很大,在购物、买菜、坐车等方面为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省时省力省心。我常在网上学习新菜式做给孙子吃,很少‘翻车’,和年轻人的距离也因为网络变得更紧密了。”
唐都花园社区书记姚美珍。
“数字应用拉近了大家彼此的距离,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唐都花园社区书记姚美珍介绍,平时她常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