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电子版调查问卷,改变传统调查方式,改进科室公众账号服务的多样性……今年34岁的医院预防保健科的医生,谈及对生活、工作的看法,他表示很满意现状,今天一起看看他的故事吧。
梦想学医回家乡就业机缘巧合留在咸阳
5月14日,34岁的王巨威接受了华商报-二三里资讯记者的采访,提到自己选择成为一名医生的原因,他表示,“我父亲年轻时候在卫校学习过,受他的影响比较多,而且加上我们村里第二个走出去的研究生也是学医的,刚好我们两家关系也很好,多多少少也有这方面的影响。不过还有一点,当时我所在的村子诊所条件比较差,所以也想着自己成为一名医生之后,回到家乡县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王巨威表示,学医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要背很多的资料、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不仅如此还得要学会将理论诉诸实践,每一位学医的学子都不容易。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研究生毕业的王巨威,阴差阳错的留在了咸阳。“当时就业压力非常大,我当时学医主要是为了在家乡发展,家人也倾向于我回家,可老家那边基本不招人,没有办法我只能试着投别的地方,后来医院,最后折中选择了离家比较近的咸阳。”
家中排行最小的王巨威,并不担心自己留在咸阳的选择,“我不太想去省会,压力比较大,小县城又没有什么拼劲,呆在咸阳很适合我,更何况家里有哥哥姐姐照看父母,我对现在的状况可以说是很满意。”
热爱创新,是同事眼中的宣传小能手
年,王巨威毕医院,一开始负责防治感染的工作,两年后他被转到预防保健科。“我的工作一方面是为了防止病人感染其他疾病,这份工作专业性比较强,涉及检验、临床医学、护理等方面,同时还负责科教宣传工作,我也不断的去进修、学习。”
在宣传这方面,王巨威下足了功夫,他所在的科室有专门的对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