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合阳一场活动的现场,一曲《百鸟朝凤》让在场的观众大饱耳福,掌声经久不息。
提起这曲《百鸟朝凤》,不得不说他的演奏者—郭玉生,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郭玉生和唢呐的故事。
意外惊喜担任电影《百鸟朝凤》唢呐指导及领奏
年电影《百鸟朝凤》在合阳取景,郭玉生成为了电影版《百鸟朝凤》唢呐指导及领奏。“当时吴天明导演找到我,我们聊剧本、聊唢呐,聊了3个多小时,很投缘。”郭玉生说,在看了他关于唢呐的专题片后,吴天明导演便决定他为这部电影的唢呐指导。
面对突如其来的惊喜,郭玉生觉得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他要把这事做好。“《百鸟朝凤》是全国唢呐名曲,我能担任这部电影的唢呐指导,对我、对合阳、对唢呐来说都是一件幸事。”郭玉生说,这部电影主要在合阳取景,也是合阳广阔而苍凉的黄土地貌塑造了他的音乐,所以他当时想如何把合阳地域文化推出去,于是想到了线腔,并将传统的戏曲旋律融入唢呐的吹奏,便有了这部电影版《百鸟朝凤》曲子。
活动现场记者聆听了这曲电音版《百鸟朝凤》,欢快的旋律,仿佛置身于群山中倾听着百鸟争鸣,仰望着鸟儿们直插云霄、自由飞翔,瞬间感觉心情变得美丽。真是印证了那句“一支唢呐吹尽人间悲欢离合,曲曲老调吹出世上酸甜苦辣。”
天赋+努力成就了他的音乐之路
唢呐,是一种民间艺术。出生于合阳金峪镇沟北村的郭玉生在15岁时对这种民间艺术产生了兴趣。“刚学的时候不会吹,把嘴都磨出一层又一层的死皮,吹完下来腮帮也疼。”郭玉生说,那时候村里的老辈们只会吹,不会讲,所以只能跟着看手型、口型,特别难。
年时,郭玉生进入了剧团,开始了专业的学习。“唢呐对肺活量、循环换气要求比较高,所以在拿起唢呐正式吹之前,先要练好换气。”郭玉生说,当时他就在碗里盛一碗水,用空麦秆不停的吹,让碗里的泡不能断。或者有时也会用嘴吹纸,利用气流让纸张不停的动。
“学习唢呐一定要勤练,得天天练。”郭玉生说,唢呐最难的是技巧,这么多年来,他坚持每天练习一两个小时,凭着天赋和刻苦磨练,熟练掌握了单吹、双吹、咔吹等多种唢呐吹奏技巧,不断摸索吹开唢呐音乐道路。
合阳独有的地理环境,加上专业的学习,郭玉生唢呐吹奏的技艺越来越成熟,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像他独奏的《秦腔曲牌》、《怀乡曲》、《沸腾的黄土地》等让人回味无穷。年,郭玉生被陕西省文化厅命名为省级唢呐非遗传承人。
唢呐像是伴侣希望可以传承下去
今年已经58岁的郭玉生,已经和唢呐相识相伴了40余年,对他来说,唢呐已经成为了他的第二生命,就像他的伴侣。
“我现在有20名学徒,都是中小学生,每周来我这里学习。”郭玉生说,作为唢呐传承人,能看到很多青少年对唢呐有兴趣,能认真学习,很是欣慰,希望学徒们对唢呐的这种热爱可以深入骨髓中,让唢呐民间艺术可以一直传承下去。
郭玉生的话就像电影《百鸟朝凤》中说的那样:“只有把唢呐吹到骨头缝儿的人,才能拼了命把这活儿保住,传下去。”
八百里秦川,不能没有唢呐,《百鸟朝凤》的旋律还在耳边环绕,愿我们的后代可以继续听到这样的唢呐名曲。
文中图片由郭玉生提供
华商报记者赵峰编辑郭乔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