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之砒霜,吾之蜜糖。年,一场金融风暴让时年68岁的李嘉诚名声大噪,彼时他买下了一些人仓皇低价甩卖的房子、大肆收购烂尾楼,成功抄底成为亚洲首富,这个故事多年来一直被人口口相传,隐喻为一个时代的传奇。
几乎同一时间,一个小李嘉诚37岁、做电源线的小伙子在对面的深圳也做着与他类似的事:囤房囤设备开工厂,在很短的时间内赚了个盆满钵满,这个小伙子就是正威集团创始人王文银。同样的戏码,王文银在“非典”与年又重复了两遍,被外界视为是豪赌,他同时也成了一个传奇。
与时间做朋友。王文银用短短十来年间迅速完成了财富的积累,被外界誉为“世界铜王”,据称他已拥有20多个铜矿,三次成功抄底似乎成为收获财富的密码。据《财富》世界强排行榜显示,正威国际集团以.8亿美元营业收入排名第68位,排名较上年提升23位。
王文银的故事听起来很励志。他出生在安徽安庆,典型的“农三代”,从南京大学天文系毕业后,最初是在上海一家国企工作,后辗转南下深圳、日本打工与创业,经历可谓颠沛流离,这样的经历是否是其在日后每一次危机中能涅槃的关键?他是怎么把握产业周期的拐点?除了踩准时间节奏外,在外界看来,正威集团发展的脉络并不是十分清晰,或者说依然颇为神秘。
“10块钱闯深圳”,“从块到0亿”,连续13年蝉联世界强。现年53岁的王文银历经数十年商海沉浮,他的独特之处就在于自成风格与体系,让对手不容忽视;他也在环境中不断进化,难以定义;他引来质疑,也收获赞美。
在媒体眼中,王文银就是“疯子”,“狂人”,“隐士”。他笃信“成功都是没有惯性的,每一个成功都是从清零开始”,他素有“产业报国”的梦想。眼下,王文银正忙于在全国各地布局产业园,他与地方政府打交道的身影也随处可见。这一次,他似乎有了更宏大的擘画。
财视传媒近日询问其“梦想实现了吗”?“低调隐忍”,王文银旋即回复。与其杀伐决断式豪赌不一样,言辞之间充满了小心与谨慎。
一、打通全产业链与更宏大的“叙事”
在外界看来,王文银的财富密码仅限于三次抄底。他对行业的洞察、判断,少之又少,与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喜欢谈“技术逻辑”不一样,王文银很少谈及他的企业在做什么,遇到过哪些重大困难。
相反,王文银热衷于读书,读书成了他的一个执念,也成为其企业考核体系的核心要件。他喜欢思考,他的话语体系中,经常充满“排山倒海”式的“既要”、“又要”,颇具思辨性与自洽性。
“理论与实践相隔一个太平洋。做企业家的,既要有战略,又要有战术;既要有理论,又要实践;既要有眼光,还有能力;既要有王道,还要有霸术。没有战略、没有眼光、没有宏观、没有霸术,企业走不远;没有微观、没有能力、没有战术,企业根本就走不动。”
四个“既要”、“又要”,让人有种错觉,他不像一位掌管千亿资产的老板,更像是一位儒士。新华社曾给予王文银很大的溢美与褒扬:在旁人看来,他的履历中不乏“荷枪实弹”的商战沉浮,他善于总结企业发展规律、勤于传播企业发展理论,这不正是一名真正的商业“思想家”的作为吗?
王文银是如何进化成“思想家”的?据媒体描述,书是王文银的成长源之一,透过它,王文银在进行商业冒险时也学会了“隐忍”。“在中国做企业不是那么容易,既要会唱《国际歌》还要会唱《东方红》,既要懂得潜规则还要懂得明规则。”
如果说王文银赌对一次只是侥幸,那么,能赌对三次,则肯定是具有超凡的眼光与实力,王文银自认为是对“铜周期”拐点正确的把握。机会来了,要敢于下手“买买买”。许多人错失机会,恰巧是缺少行动的能力,本质上是害怕不确定性。
年“非典”期间,王文银先后买下国内几座大的铜矿山、钨矿山,一举成为铜行业的最大玩家。年,王文银陆续完成十几单并购,包括将美国、欧洲的一些铜加工企业收入囊中,设立三个海外总部,当年正威成为《财富》排行榜上的世界强企业。据说,当时的深圳市长许勤开会提及,当地出了个世界强,谁知道?没人知道。籍籍无名的正威集团,随后才逐渐为人所知。
据《华商报》报道,王文银在北美、南美和非洲等20多个国家坐拥多座矿山,已探明矿产资源储量总价超10万亿,他掌握的铜矿总储量在万吨到万吨之间。因此,王文银一直被业界称为“世界铜王”。
这则信息透露的关键信息是“已探明储量”值10万亿。在外界看来,这个价值可能存有泡沫,“可开采量”是否值这么多?尚未上市的正威为市场留下了一个未解的财富之秘。
正威不上市,王文银旗下已有上市公司。两年前,王文银已经成为九鼎新材(.SZ)的实际控制人,王文银旗下的深圳翼威新材料有限公司持有九鼎新材19.55%的股份,入股后并没有做资产腾挪。近日,九鼎新材公告,公司拟更名为“江苏正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有意思的是,王文银自称,“华为是中国制造业第一位,而正威是中国制造业的第二位,大家可能很诧异,因为我们是做材料的,我们做的东西都是在这个飞机、汽车所有领域里面,你看不见的地方。”
眼下,在正威的产业链中,从电源线、线缆延伸至铜矿山,产品则从石头做到了插头。据报道,年,王文银成立了全威(铜陵)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始涉及铜产业。四年后,该公司一期项目建成投产,成为了安徽省第一家年营收超百亿元的民营企业,也从此成为了正威集团的“主心骨”。随后,王文银又购买大量矿产资源,将正威集团的铜产业链延伸至了上游的探矿、采矿、冶炼领域,公司也由此成为“采矿-冶炼-加工”全产业链模式企业。再到后来的电子信息产业链布局,设立贵金属交易所……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在台湾公司进入大陆的铜加工领域之前,本土的铜材冶炼和加工技术还很落后。连铸连轧技术和设备都是最近十年才出现的。以往同行都选择了相对便宜的美国南线设备,而王文银却选择价格要贵一倍的全球顶尖机械制造商德国西马克的设备,王文银认为顶级产品要强调价值,而非价格。
另据报道,王文银曾走访全球数以百计的铜线杆制造厂,参观共计35条德国生产线、67条美国生产线。他要求一切都必须是最好——最好的原料、最好的设备、最好的人。从投产至今,正威一直使用全球最高等级的“A”级铜板——这些铜板都要经过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注册和监管。
王文银要求将产品品质做到极致,他尤为在意细节。关于细节创新的重要性,“蝴蝶效应”在王文银的口中被阐述成了这样:“细节决定成败:丢了一颗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损失一位骑士;损失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放到更大的背景下来看。中国是个有色金属资源贫乏的国家,铜的储量仅占世界储量的6%左右,而中国对铜的消费却占全球比重的28%,中国是金属消费增量的主要贡献国,却由于控制的资源严重匮乏,供需矛盾一直突出,多年依赖,由国内主要铜企组成的中国铜材料原料联合谈判小组,与国际铜矿山企业代表谈判确定下一年度铜加工费长期协议,直接决定全球下一年度的铜加工费价格。
从这个角度来看,正威需要肩负更宏大的“叙事”。“建立一家改变世界秩序的公司,是正威的伟大目标!”年,“狂人”王文银就喊出了这样的目标。随后被正威商学院解读为:做资源,要做到能改变和影响世界能源秩序;做经贸,要做到能改变和影响世界金融秩序;做文化,要做到能改变和影响世界文化秩序。
二、只有创业、没有守业的产业报国之志
“他是一成功的企业家,只知道他近几年一直在做产业园。”一位熟悉王文银的人士这样表示。在全国各地,不时可以看到王文银的身影,不时有新闻报道:地方官员“会见正威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王文银一行”。
在媒体眼中,王文银还是一个“大地主”。正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