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的富豪中,十个有八个都是中国人。
这其中,还不乏出身非常普通,却通过自己的拼搏、智慧创造出财富帝国的“传奇人物”。
陈永栽,便是其中最亮眼一个。
01“被迫谋生”的华人富豪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国人的海外发家史,却是踩着血泊走过来的。
在菲律宾还被称作吕宋岛的时候,西班牙通过吕宋岛中转,将在南美洲发现的巨大银矿,源源不断地送往中国。
大批白银的出现,吸引了福建沿海的中国商人,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叶等开始被运到吕宋岛,商人们尝到了甜头,前赴后继,趋之若鹜。
届时,吕宋岛已经成了西班牙的殖民地,和当地华人的冲突也越来越激烈。
殖民者的残酷,中国人是领教过很多次的,在当时的吕宋岛也不例外。
据统计,单是万历三十一年到清朝康熙年间,西班牙人对吕宋岛就进行了四次屠杀,每次被杀者都在两万多人。
高昂的“冒险回报”,几百年来吸引着一波又一波的中国人。
所谓“富贵险中求”,与其在家被饿死,更多的人选择了这条危险的致富之路。
让人没想到的是,从中国来到菲律宾的这群小人物,在历经重重波折之后,竟然靠着聪明才智和坚毅,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华人财富帝国。
他们不仅创造了惊人的财富,频频登上菲律宾首富榜,还牢牢掌控着菲律宾的经济命脉,甚至凭一己之力影响着菲律宾的政治走向。
这其中,在菲律宾最有影响力的的华人企业家陈永栽,称得上“一代传奇”。
02晋江来的穷小子,菲律宾的首富
出生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人生走向,这句话用在陈永栽身上格外合适。
年,陈永栽出生于晋江青阳下行,其父经商为生。
恰逢“下南洋”高峰期,迫于生计,父亲带着全家背井离乡,来到了菲律宾的宿务市。
九岁时,父病重,一家人在菲律宾没有收入,母亲就带着全家人回到了家乡福建。
然而,生活不顺利的时候,好像什么不好事情都能遇到。
陈永栽回乡生活不到两年,就突发灾荒,家里颗粒无收,半个月都吃不上一粒米。和母亲商量后,他随叔父再次来到了菲律宾。
此时,不到11岁的他,在一家烟厂做起了杂役。
也许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陈永栽很清楚该如何掌控自己的人生。
在工厂做杂役,并没有磨灭他对求知的热情,每天一下班就温习功课,没想到竟考上了菲律宾的远东大学。
之后,陈永栽就一边打工赚钱养家,一边攻读化学工程系课程。
几年的求学时光一晃而过,毕业后,陈永栽留在烟厂,成为了一个化学师。又过了几年,羽翼渐丰满,他便辞掉了工作,自己出来创业。
开过淀粉厂,也开过贸易公司,经历过大大小小的坎坷和波折,也积累了第一桶金,尝到了赚钱的快乐之后,他开始涉足烟草行业。
年,31岁的陈永栽在马尼拉找了一间仓库,创办了“福川烟厂”。由于资金有限,厂里所有设备都是二手的,生产环境恶劣。
但这不妨碍陈永栽的雄心壮志,他瞄准了中档烟的市场,同时严格把控产品质量,试图慢慢打开销路。
老话说得好,想要人前显富,必须人后遭罪。没有人的成功来得轻松,包括这个响当当的“烟草大王”陈永栽。
办烟厂三年后,一场台风摧毁了老旧的仓库,烟厂里的设备大部分报废,这让陈永栽几年的心血化为乌有。
面对绝境,陈永栽只能破釜沉舟,他顶着巨大的债务风险,用借来的钱购买了最新的欧美设备,在菲律宾建起了第一条现代化的卷烟流水线。
正是这种魄力,让陈永栽化险为夷,烟厂一炮而红,占据了菲律宾七成的市场,并且开始远销东南亚诸国,甚至卖到了欧美和日韩。
挖到了第一桶金的陈永栽,又开始投资啤酒厂、养猪业、房地产、航空业、金融业……
经过了三十年的商海打拼,陈永栽拥有了菲律宾最大的卷烟厂,第二大的啤酒厂、亚洲最大的现代化养猪场、菲律宾资产最多的银行、最大的航空公司。
从一个福建晋江的穷小子,成为了菲律宾妥妥的大金主,连总统都要忌惮三分。
03披荆斩棘,终成一代传奇
少年时为了生存,陈永栽背井离乡,两次前往菲律宾。
11岁进入烟厂,成为了一名什么活都干的杂役,幼小的肩膀扛起养家的重担。
不向命运屈服的他,半工半读,完成大学学业,开办工厂,一步步翻身,即使跌倒也不退缩,一步步打造着自己的商业帝国,早已摇身一变成为菲律宾顶级富豪。
如今,为了减少通勤时间,他出行只坐直升机。
陈永栽的个人奋斗史,也是90年代沿海商人“下南洋”发家致富史的典型;他的成功史,也是国人内在精神品格在国外的传承与体现。
有人说,陈永栽在烽火硝烟的商场上,“指哪儿”就“打哪儿”,而且哪儿就成功,在菲律宾,做航空、做啤酒、做香烟,甚至是养猪,他干啥,啥就成“王”。
不得不说,陈永栽是菲律宾商界的传奇人物。
从这个烟草大王、银行大王、啤酒大王、航空大王身上,我们看到“商业无界限“,更看到了中国人在海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和他们最有出息的样子。
为陈永栽点赞。
-END-
本文来源:美移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