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上午,一位97岁的老教授遗体捐献仪式在交大医学部举行,这位可敬的老人就是西安交大一附院药学部原主任王玉琦。她的遗体会用于医学研究和教学,角膜将帮助两位盲人重见光明。
12月27日,著名药学专家、西安医院药学学科奠基人、97岁的王玉琦教授走完了一生最后的旅程,按照生前的愿望,她的遗体捐献给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用作医学研究。老人用自己的方式,为贡献了一辈子的医学事业献出“最后一份力”,用大爱延续了生命的美丽。
29日上午,捐献仪式上,在场人员肃立两旁,面向王玉琦教授的遗体默哀、鞠躬,用这种方式向自己敬重的前辈作最后的告别。陕西省红十字遗体捐献中心主任徐自力为家属颁发了《遗体捐献荣誉证书》、陕西省红十字眼库主任银勇颁发了《角膜捐献荣誉证书》。
王玉琦孙女致辞表示,奶奶一生严格要求自己,恪守职责,对待工作精益求精,工作态度积极负责,她将以奶奶为标杆和榜样,不断鞭策和激励自己。
“母亲干了一辈子医务工作,她热爱医学事业,在年就与父亲一同进行了遗体捐献登记。希望通过捐献遗体为医疗事业做的最后贡献。”王教授的女儿霍女士说,对于遗体捐献的事情,母亲曾经跟他们兄妹在闲聊时候说起过,说当初学医的时候就感受到,遗体短缺对于医学研究会造成很大阻碍,那时候她和父亲心中就有捐献遗体的意愿了。年,王教授与丈夫一同进行了遗体捐献登记。
据了解,王玉琦教授于年考入华西协和大学理学院药学系,年从调入西安交大一附院筹建药剂科,任一附院药剂科主任,直至退休。年医院临床药学工作,并开设学习班为陕西省及周边省份培养了大批临床药学工作人员,奠定了临床药学基础。王教授一生为人谦和、刻苦钻研业务,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深入进行本学科的专题研究工作,亲自参与新产品试制、推广新技术,在解决药剂工作复杂疑难问题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医院的药剂工作水平。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王教授仍然心系医学事业,自愿将遗体及角膜捐献给社会,为人类健康事业尽自己最后一份力,她用自己的乐观与坚强,感染着身边的每个人,也用自己的身躯推动了医学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华商报记者李琳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