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天微燥热,约几好友,怀着无比崇仰的心情,参观吕剑故居,试图寻觅这位在博山求学、后走上革命道路,享誉中国近代诗坛,被尊称为莱芜“现代三贤”的著名诗人,同时也是颜山中学优秀学子的故事。
故居位于莱芜市口镇林家庄,有导航的指引,不难找到村庄所在。村口村碑记载,林家庄位于口镇北部六公里的丘陵山区,元代由蔺氏立村,取名蔺家庄,后演变为林家庄,现有王张两姓居住。王姓是村里大姓,入村就有王姓族人引领其侄辈家中,于是我们也进一步了解诗人的更多故事。
吕剑(-),原名王延觉,字聘之,号原白。参加革命后为保护家人改母姓,名剑。年生于今济南市莱芜区口镇林家庄村,年考入博山颜山中学就读,年初中毕业。抗日战争爆发后,受颜中学生纷纷寻求抗日救国道路影响,吕剑离开山东去武汉宜昌电报局从事文艺和新闻工作,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以笔为枪踏上文学救国道路。
吕剑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同龄。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所接受的是以儒家文化为底蕴的传统教育。小学时期他曾辗转听到过“打倒列强、除军阀”的歌声,初中时期在距离家乡80里路之遥的鲁中工业重镇博山求学三年,开始接触朱自清、冰心等人的新文学作品,思想发生显著变化并打下坚实的文学基础。颜山中学成立于年1月,位于青龙山下的孝妇河畔,现为山东耐材集团鲁耐窑业公司厂区。由博山著名乡贤张焕宸、贾慕夷、韩荫长、王风藻、梁祖基、赵仲如等人用博山玻璃公司北部徒工生活区域创立,年为纪念博山籍同盟会先驱蒋洗凡先生易名为洗凡中学,解放后与博山中学合并,现为淄博第一中学。
颜山中学10余年办学历经坎坷与波折,30年代常子中任校长时期为颜山中学声誉最高时期,他所聘请的历史教员马克先,国文教员李丹忱,生物教员张揆一,师范班主任程楚庭,体育教员李春生,军训教员赵中山等人,多是武昌高师毕业生,业务水平高,思想活跃,这些老师不仅在教学上受到学生欢迎,而且给学校带进了革命思潮,学校面貌为之一新。其中马克先还是年8月经王尽美、陈为人介绍入党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代理中共济南地方支部书记,后负责社会主义青年团工作,为躲避敌人追捕,年至年秘密来到颜山中学从教。受进步思想影响,抗日战争时期颜中毕业生张敬焘、王纪元等共产党员,创建党的组织,投身抗敌前线,点燃了鲁中地区的抗日烽火,受革命斗争的洗礼锻炼,不少颜中学子成长为省部级领导、军界将领、诗人作家和科技专家、企业家,颜山中学成为名副其实的红色人才摇篮。
年冬,吕剑和同伴从济南启程,辗转到达当时的后方大城市武汉,谋得宜昌电报局话务员差事,期间吕剑阅读了大量新诗作品及田间、艾青、臧克家、邹荻帆、蒲风作品和《七月》上那些充满战斗气息的诗作,在强烈的创作冲动中吕剑开始酝酿自己的作品,写出处女座《黎明》。年后辗转于襄樊、枣阳、沙洋、恩施前线,年于重庆加入中国抗敌文协,任文协昆明分会常务理事,文协港粤分会理事。年至年任昆明《扫荡报》副刊主编,和闻一多、楚图南过往甚密。年至年任由廖承志发起、范长江、夏衍主持过的香港《华商报》副刊主编,并任《中国诗坛》编委,北方大学艺术学院教师,华北大学文艺研究室研究员,随军记者。年初春穿过封锁线,秘密离港,经天津、北平,进入晋冀鲁豫解放区。
年新中国建立后,吕剑任《人民文学》编辑部主任、诗歌组长,《诗刊》、《中国文学》编委,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四、五次代表大会代表。年,吕剑与艾青、流沙河等被列为反右对象,“文革”再次受到错误批判,年2月恢复名誉。诗人40年代编《热风》、《文艺劳动》,50年代编《人民文学》、《诗刊》,60年代编《中国文学》,直到80年代又编《诗刊》,一生追求光明、追求进步,始终与民族、祖国、乡土共命运,“把诗还给人民!”始终是其诗歌观念的核心。在这种观念推动下,吕剑创作了以抗战、乡土、民主、进步为主旋律的大量诗作,主要著作有《诗与斗争》、《诗论集》、《十月北京城》、《散文导报集》、《吕剑诗集》、《一剑集》、《双剑集》、《散文、杂文集》等作品,共二十余部,有的作品被译为英法、俄、日、罗、尼等十几种文字,是一位成绩斐然的诗人、散文家,与文学家吴伯萧,历史学家王毓铨并称为“莱芜现代三贤”。
吕剑是新诗人。其中以山东莱芜为背景,以一位乡村老翁的独白形式写成的《大队人马回来了》,引起轰动,受到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