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提升患者体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今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在全国开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为推动我省主题活动取得实效,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启动年度全省医疗机构改善就医体验典型案例推荐评选工作。即日起,华商报将开设“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新闻专栏,选取具有可复制、推广的改善医疗体验举措进行专题报道,充分挖掘流程更科学、服务更高效、环境更舒适、态度更体贴的医疗服务新模式,助力提升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年1月10日《华商报》第11版以《帮扶促发展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群众身边》为题,医院,医院通过多举措、多途径,持续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详细内容如下:
如何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群众“近”享效率和便利,医院拥有自己的“解题思路”。近年来,医院充分依托帮扶资源,组建“优质医疗服务专家团”推动资源扩容下沉,真正让患者在家门口享受到高标准的优质服务。此外,通过设立“爱心助老服务岗”、优化流程等举措,让医疗服务更有温度。
医院学科发展步入“快车道”
“要回家啦,真开心!”
年3月22日上午,患者贺先生握着医院普外胸外科主任王晓刚的手,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这么快就康复出院,大家也为你高兴啊!”王晓刚表示祝贺的同时,也叮嘱他出院后的注意事项。
原来,59岁的贺先生胸闷气短已有十年,随着症状越发加重,他慕名来到医院就诊。经查他心脏左前降支狭窄98%,植入支架有难度。为解决难题,医院充分发挥帮扶资源,邀请医院驻院帮扶专家张平主任进行会诊,最终确定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最佳治疗方法,遂由医务部组织麻醉、心脏、护理、ICU等全院专家,研究制定详尽的术前准备、术中预案及术后康复计划。3月12日,在张平主任指导下,王晓刚主任等医护人员齐心协力,手术顺利完成。10天后,贺先生痊愈出院,医院首例非停跳下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近年来冠心病患者增多,对溶栓困难或支架植入困难的患者,选择小切口的冠心病外科微创手术,痛苦小,术后恢复时间短,住院费用低,能极大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王晓刚表示。
近年来,医院、医院、医院等帮扶专家优势,医院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做到“输血”“造血”并重,多维度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专家们指导发展科室业务,每周坐诊一天,已先后接诊患者余人次,开展手术余台,参与疑难病例会诊80余次,开展业务讲座余次,培训医务人员近余人次,开展健康知识宣教、义诊20余次,服务群众余人。在他们的介入下,医院创新开展了腹腔镜直肠癌术、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术、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等8个新项目、14项新技术,使众多患者重返健康。
爱心助老服务岗,推进“医院建设”
“姑娘,你可真贴心啊,要不是有你在,我今天估计得在这楼里转好几圈才能把病看完。”患者王阿姨一边感谢,一边要把糖果塞到“爱心助老服务岗”志愿者手里。
为切实解决老年人在就医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医院在导医台设立了“爱心助老服务岗”,专门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就诊指导服务,并针对无陪护、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提供“诊前预约助行服务”和“院内全程陪诊服务”,广泛赢得了患者及其家属的一致好评。
“门诊上,医院看病时经常会迷茫、无助,为此我们特别设立了‘爱心助老服务岗’,协助他们办卡、缴费和挂号,引导他们正确选择就诊科室,不会用手机的老人帮助指导操作,还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轮椅、助行器、拐杖等服务。为保证老年人顺利就医,医院安排专人为行动不便、无家属陪同老人办理入院、出院手续等,切实做到老年人‘不会操作有人教、没有手机有人帮、行动不便有人助、就医不畅有人管’”,患者服务中心主任屈龙飞介绍。
医院还通过调整门诊布局;设立“一站式服务中心”提供轮椅、老花镜等便民措施和健康咨询、就医指引等服务;开通“诊间扫码支付”功能;加强“胸痛、卒中、创伤”三大中心建设等,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增强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华商报记者吴洁,编辑刘翔